迁安生活网

刘鸿儒

迁安生活网 http://www.lzqa.cn 2021-02-02 17:05 出处:网络 编辑:@qabst
清代,迁安见于史籍者有二人。 刘鸿儒,字鲁一,顺治三年中进士,康熙年间累任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和左都御史等官,在朝廷影响很大。曾几次上疏皇帝,对当时的赋税以及民垦等问题提出重要的建议。传见《清史稿》卷二百

清代,迁安见于史籍者有二人。

刘鸿儒,字鲁一,顺治三年中进士,康熙年间累任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和左都御史等官,在朝廷影响很大。曾几次上疏皇帝,对当时的赋税以及民垦等问题提出重要的建议。传见《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四。

另百度百科:

个人任职

顺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疏言:“开国之始,首重安民,宜轻赋徭,革积弊。伏读恩诏,赋制悉依万历初年,及观顺治二年徵数,并不减少,且复增重,请敕有司核实。州县六房书吏,初房各二人,今则增至七、八十人,并请敕有司核简。”上命指实,鸿儒复言:“臣籍迁安,明季丁银,下下二钱,下中四钱,上地一亩七分有奇。民苦输将,犹多逋赋。今蒙恩诏蠲免,而二年徵数,二钱者增至三钱六分,四钱者增至七钱二分,上地每亩增至八分有奇。一邑如此,他邑可知。乞敕清查蠲免。”下部确察。

四年,调户部。五年,坐纠钜鹿知县劳有学失实,左迁上林苑蕃育署署丞。十年,命复故官。十三年,补兵科,疏言:“畿辅近地,劫掠时闻。请严责成,谨防捕。”下部如所请。转户科,十五年,疏言:“开国以来,度支屡见不敷。汱冗员,增榷务,广输纳,督积逋,讲求开节,已无不尽。今南服削平,万方底定,宜总计财赋之数,准其出入,定为经久不易之规。请通计一岁内亩赋、丁徭、盐徵、津税,各省轻赍、重运及赎钅爰事例等项,汰其猥琐无艺者,所存金粟若干数;然后计一岁内上方供应、官吏俸禄、兵马粮料、朝祭礼仪、修筑工役,以至师生廪饩、胥役代食,罢其不经无益者,所需金粟若干数:务使出入相合,定为会计之准。用财大端惟兵,生财本计惟土。欲纾国计,莫善於屯田,朝廷下民屯之令。设官置役,多糜廪禄,得不偿失,不旋踵而请罢。稽古屯制,不在民而在兵,请敕各省驻兵处所,无论边腹地方,察有荒土,令兵充种。正疆界,信赏罚,则趋事自力;丰种具,宽程效,则收获自充。此唐初府兵之制也。自顷四川、贵州已入版图,所得之地,必需驻守;若令处处兴屯,则根本自固,战守咸资。此又赵充国之於先零,杜预之於宛、叶,确然可循之遗策也。顺天左右郡县,拱翊王畿,根本要地,自令旧人圈住,深得居重驭轻之意。但畿辅之民,多失恒业,拨补他地,皆有系属,岂能据为己有?今喜峰、冷口诸关外,大宁以南,弥望千里,咸称膏壤,请令民原出关开垦者,许承为己业。沃土新辟,获利必饶,先事有获,趋者自众。数年以后,渐次起科,成聚成邑,堪资保障。二者皆军国大计,若设诚致行,久之兵食充足,国基赖以不拔矣。”下部议,以滇、黔未靖,兵饷无数,难以预定会计;设置兵屯,及畿辅民出边垦种,敕所司详勘。十七年,迁顺天府府丞,再迁左通政。顺治十八年,迁太常寺卿。

康熙三年,迁通政使。六年,擢兵部右侍郎与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黄锡衮协理兵部事。其时福建晋江潘湖叟黄锡衮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时兼武英殿总裁官,与锡衮严明考纪,深受圣祖倚重,升通政使刘鸿濡、为兵部右侍郎。题赠友人潘湖叟黄锡衮诗《潘湖赋》湖面休披冬月裘。石榴桂圆花早开,好携彩笔渡金湖。吟啸桥上欧子留,狮山金湖诗景秀,京师卿相扬祖武,尚书阁臣允敬承。府君代有杰人出,湖畔稻香簪缨涌。九九溪上龙舟游,苑若欧岭镀银衣。

十年,调户部。十二年,迁左都御史。官户部时,甘肃巡抚华善因擅发仓粟赈灾,户部循例题参,并议罚偿,鸿儒无异议;及官都御史,又疏论华善不应参处,嗣后封疆大臣有利民之政,不宜拘以文法。给事成性疏劾,下部议,坐鸿儒先未异议,后又指摘沽名,降二级调用。寻卒於家。

另百度贴吧:

迁安推进满清封建统治的历史名人刘鸿儒

刘鸿儒,明崇祯末年曾参加考试,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四年,入户部;康熙十年,兵部右侍郎;十二年(1673)九月,左都御史(俗称“察院”,类似中央监察局长)。

刘鸿儒在清前期为官期间,多次上书皇帝,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封建统治平稳发展,大多被皇帝采用。在朝廷主管监察(包括今纪律检查)时,勇于纠正前任的错误,因此受到降级调用,直至退休回迁安原籍。

刘鸿儒,被《清史稿》列传。

刘鸿儒,出生、生长、就学于今扣庄镇(扣庄乡)牛山;晚年居家迁安城。

祝都察院左都御史刘鲁一先生七十寿序

清 朱彝尊

【简介】刘鸿儒,字鲁一,直隶迁安人。顺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十七年,迁顺天府府丞,再迁左通政。十八年,迁太常寺卿。康熙三年,迁通政使。六年,擢兵部侍郎。十年,调户部。十二年,迁左都御史。

【贺词正文】

古之官于一邑称循吏者,非特掌其邑之政令以捬循人民而已,必取士之魁然杰出者,教育而甄识之,或礼之于韦布,或拔之于童齿。往往显成令德,为名公卿。而士大夫之受知者,虽相去数十年,犹感遇而念遗爱,相与思之不置。是则为吏者不负其职,为士大夫者不忘其恩,政务修举,风俗醇厚,岂非相得益彰者欤。至于后世,一行作吏,惟役役于簿书期会,不以养民得人为务。幸而报最,则视去其地如传舍。是以既去之后,小民无思之者,而其邑之士大夫亦泛泛然,如风萍之偶相值而忽焉散也。盖古今人之不相及也久矣。余尝观于四方,求其能复古者,盖未之数见焉。吾乡虞部高寓公先生,明季令迁安,有惠政。时都宪鲁一刘公以诸生应试。高先生见其文,击节叹赏,知为伟人,首拔之。公果于丙戌成进士,特擢谏垣,翘然有风节。丁酉,典试八闽,得人甚盛。洊陟少京兆、奉常、银台、少司马、少司徒,皆有声。癸丑以御史大夫论事去。人见公致身通显,能正色立朝,不诡随于时,又侃侃直谏,不得其言则去,行藏进退动合乎圣贤,无不叹羡之。公曰:“吾奚至此哉?是皆秀水高夫子之教也。虽我策名盛际,受知者不一人,而高夫子则我韦布时所首邀其甄识者。吾思高夫子,今不可得见。见其子若孙,庶几如见吾夫子焉。”当公在银台时,高先生之长公念祖谒之都门,握手道故,情若兄弟。丁未,念祖母夫人年六十,公寄文以祝,修弟子礼甚谨。辛亥,公六十初度,念祖至京师亦为序以寿之。乙卯,公居林下,悬车杜门,宾客过从者寥寥,念祖独策蹇走访,相见甚欢。计念祖之与公友善者垂二十年。念祖家计中落,常奔走四方,求甘旨奉母,公必为书以介。虽数数相告,公无几微倦色。后念祖试于乡,连不售。公复劝其力学,勿以得失介意。为之择贤主人,使厚其修脯,以教其子若弟。凡有咨谋如扣洪钟,大小无不立应,盖二十年如一日也。今年仲夏九日为公七袠,念祖应部试,将不避盛暑,担簦蹑屩,奉兕觥以介寿,而属彝尊为序。彝尊尝慨世道日衰,在三之谊蔑焉不讲。即甲乙之科,称为门墙士者,趋蹡函丈多在其师膴仕时。未有身为大僚,始因小试受知,后当师门凌替之日,愈笃于世讲而终始无倦者。非甚盛德,其孰能之。然则非高先生不能知公,非公不能报高先生如是,其深且至,非念祖亦不能与公往复周旋,无论在朝在野,情好若一,绝不作世人寒燠态。是皆可记也。况大德者必寿,异日天子思老成之臣,将安车以召,使备顾问,公且鸠杖升朝,或三日一议大政。念祖所以寿公者,正未有艾也。是为序。

时康熙二十年岁在重光作噩毕皋之月,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秀水朱彝尊撰。

录自(清)朱彝尊《竹垞文类》二十五卷本,卷十七末附刻此序,清康熙二十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